电信学院-学院官网
 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学工园地>>正文
【芯青年实践课】第96课: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十二季云南支教团:绿韵红魂映初心
2025-07-10 13:43 李宗成 王名松 

为深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理解,感悟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2025年7月9日,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十二季云南支教团继续在鹤庆县开展深度研学活动。支教团成员先后探访了鹤庆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与和泉美术馆。此行旨在拓宽视野,汲取生态智慧与人文滋养,为即将开展的支教工作注入更丰富的内涵与思考维度。

草海鉴绿韵:湿地思悟共生

当日上午,支教团走进鹤庆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沉浸式感受高原湿地的生态之美。

漫步于水草丰茂的湖畔栈道,清澈如镜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水鸟翩跹,草木葱茏,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志愿者们在如画的景致中亲身体验了生态保护的丰硕成果,深刻领悟到“人与自然本是命运共同体”的真谛。面对这片和谐共生的净土,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守护绿水青山、传递生态保护理念的责任感,认识到唯有珍视并维护这份和谐,方能让生态之美永续滋养人心。此行为未来在支教中融入自然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了生动的现实教材。

艺馆叩红魂:乡建问道,缘启新思

当日下午,支教团深入乡村腹地,探访由毋囤寸前村主任、画家、收藏家刘炳均先生创办的和泉美术馆。

志愿者代表阚欣雨、王怡专访了刘馆长,聆听其以艺术振兴乡村的独特蓝图。刘馆长深情介绍了鹤庆深厚的书画传统,馆内珍藏从本土名家到张大千、徐悲鸿等大师之作,勾勒出清晰的艺术脉络。他更分享了最动人的变化: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文化共建的主角,主动改造民宿、热情待客,让艺术真正融入乡村肌理,实现“文化活起来,村民富起来”的良性循环。结合其基层工作经验,刘馆长生动阐述了当地白族与汉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生格局,为美术馆倡导的和谐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注脚。他妙语连珠,坚信古老艺术在乡土重生、多民族文化交响,正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艺术与乡村美美与共”的鹤庆新画卷。志愿者们目睹这座红土地上孕育的艺术种子,深切感受到艺术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推动振兴中的蓬勃生机。

此次一日双程的研学之旅,为支教团带来了深刻启示与宝贵积淀。草海湿地之行,以天地为课堂,让成员们直观体悟了生态保护的核心价值与“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为未来开展环境教育、培育学生生态意识奠定了感性认知基础。和泉美术馆之访,则叩开了一扇理解乡土文化与艺术赋能乡村发展的窗口。刘炳均馆长的实践与理念,生动诠释了文化认同、社区参与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为支教团思考如何将美育、文化传承融入支教工作,激发乡村孩子的文化自信与创造力,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范例。自然生态的“绿韵”与人文艺术的“红魂”在今天的研学活动中交相辉映,不仅拓宽了支教团的视野格局,更深化了其服务乡村教育、助力全面发展的使命感与路径思考,为深入远山、点亮心灯积蓄了更深沉的力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淮阴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7-2019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联系电话:0517-83559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