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之际,为深切缅怀革命先辈,传承伟大红色基因,7 月 12 日,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芯”火相传逐梦实践团,前往南通市启东市苏北抗大九分校旧址,开展以 “赓续红色血脉,矢志科技报国” 为主题的爱国教育活动。

苏北抗大九分校旧址坐落于启东这片承载着烽火记忆的热土。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培养军政干部的重要熔炉。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团成员先后走进校史陈列馆、复原教室、学员宿舍等场所。陈列馆内,一张张斑驳的历史图片、一件件带着战火印记的实物、一份份泛黄却字字千钧的文件,无声诉说着当年抗大学员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坚持学习、投身革命的峥嵘岁月。在复原的简陋教室里,队员们驻足良久,触摸着粗糙的课桌,想象着当年学员们于隆隆炮火中依然如饥似渴汲取知识、探讨救国真理的场景。学员宿舍内,草铺土炕、粗布薄被,更是直观展现了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崇高精神风貌。

“科技报国,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抗大’答卷。”实践团代表钱思远在参观后动情地说。他在党旗前代表实践团全体成员发言,表示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回望抗大精神,电信学子更应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担当:“当年前辈们在炮火中学习是为了救国图存,今天我们在和平环境里钻研尖端技术,同样是为了筑牢国家安全的科技基石。从芯片设计到通信安全,每一个技术突破都是我们告慰先烈的实际行动。”

实践团代表朱俊睿全程参与活动,他领悟到:“抗大九分校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组织这次活动,意义尤为深远。我希望我们可以透过历史烟云,深刻体悟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所展现的坚定信念与牺牲精神。”他认为,这种精神力量正是新时代青年面对科技攻关挑战时不可或缺的意志源泉,鼓励大家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专业学习的点滴实践,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贡献电子信息人的智慧力量。
参观临近尾声,团队同学在苏北抗大九分校旧址广场的党旗下肃立,重温入团誓词。那铿锵有力的铮铮誓言,不仅是对革命先辈表达崇高的敬意,更是对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作出的坚定承诺。

此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在红色沃土中接受了深刻的精神洗礼,不仅深化了对革命历史的认知,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方向 —— 将红色精神转化为钻研学业、攻克技术的动力,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涵养情怀,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血脉,以科技之能践行报国使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