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学院-学院官网
 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学工园地>>正文
【芯青年实践课】第102课暨场馆里的思政课:“芯”锋翔宇实践团走进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
2025-07-14 15:47 高志昂 

为深切感悟周恩来总理崇高精神风范,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淮阴工学院 “芯” 锋翔宇实践团全体成员于 2025 年 7 月 1 日前往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此行旨在引导大学生追寻伟人足迹、体悟革命初心,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为成长成才注入精神养分,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中焕发新的生机。

追寻伟人足迹:纪念馆的丰碑与故居的初心

怀着崇敬之意,团队成员迈入庄严肃穆的周恩来纪念馆。一尊巍峨的汉白玉坐像首先映入众人眼帘,总理那睿智且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深情凝视着他所深爱的土地与人民。馆内陈列着丰富的照片、文献、实物以及影像资料,全方位地展现了周恩来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

成员们在记录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壮志的展板前驻足,深切感受那穿透历史的豪情;在复原的办公室场景前,用心体悟他“鞠躬尽瘁”的为民情怀;在外交史料前,尽情领略他卓越的智慧与风采。那些朴素的衣物、批阅过的文件、老旧的电话,无一不是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生动体现。正如队员所说:“周总理的一生,是‘人民总理爱人民’最深刻的诠释。他心中装着亿万人民,唯独没有自己,这种精神境界堪称永恒的丰碑。”

怀揣着这份震撼与感动,团队前往周恩来故居。这座具有典型江淮风格的民居,是他童年生活的摇篮,亦是革命理想萌芽的起点。青砖黛瓦之间,成员们步入他出生的房间,轻抚他幼年读书时用过的书桌,仿佛能看到那个勤奋好学的少年身影。在嗣母陈氏的房间里,大家感受着 “温良恭俭让” 的教诲是如何融入他的血脉。在后院古井旁,众人分享着他挑水、植树的点滴故事,深切感受着劳动对他坚韧品格的塑造。故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润着家庭的温情与质朴的家风。成员们感慨道:“故居虽简朴,却孕育了一代伟人。从这里出发,周总理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这份赤子初心,穿越时空,依旧炽热。”

酷暑淬炼“志愿红”,星火传承伟人志

淮安出梅即入伏,骄阳似火,热浪蒸腾。在这酷暑中,身着“大鸾”志愿者服的“芯青年”们每日坚守六小时以上,让耀眼的“志愿红”成为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的动人风景。

这抹红,是烈日下的执着印记。汗水浸透衣衫,阳光灼烤面庞,成员们的脚步却从未停歇。他们如追寻信仰的星火,穿梭于展陈与故居间,成为高温淬炼下愈发鲜艳的奉献旗帜。这抹红,更是知识与温情的桥梁。青年们化身为讲解员,以青春的热情,讲述着总理年少时的壮志豪情、一生的鞠躬尽瘁、为官的廉洁奉公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听众,成为总理精神在当代的诠释者。这抹红,同样体现在脚踏实地的服务之中。维护现场秩序、耐心解答疑问、认真清洁环境、热情引导咨询……每一项细微的行动,都是对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志愿精神最为有力的践行。

酷暑考验体力,更映照精神。“芯青年”们用汗水证明:追寻伟人信仰的路上,“志愿红”永不褪色。他们如星火汇聚,在服务中传承奉献,让总理精神焕发蓬勃青春力量,照亮人心。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此次周恩来纪念馆与故居之行,为“芯” 锋翔宇实践团全体成员提供了一堂深刻的实践教育课。通过追寻伟人足迹、践行志愿服务,青年学子不仅直观感受到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 “责任”“奉献”“担当” 的理解。这种沉浸式学习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激励着当代大学生以伟人精神为指引,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奋斗中书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淮阴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7-2019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联系电话:0517-83559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