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学院-学院官网
 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学工园地>>正文
【芯青年实践课】第126课: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十二季云南支教团:巧手拾趣育美心
2025-07-25 09:51 王名松 阚欣雨 李娇雪 

为了让山区儿童在艺术熏陶中感受美、创造美,让传统技艺、创意思维与音乐之韵在课堂中交融生长,7月14日-22日,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十二季云南支教团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辛屯镇新登小学开设系列美育课程,以技艺承文化之美,以乐声启心灵之窗,艺术课程让文化传承与审美感知落地生根。

指尖非遗:古韵新传,童手焕生机

7月16日、20日和22日,孔孟萱、爵治鸿和李娇雪三位老师先后开展非遗荷花灯制作、农民画课程和白族扎染。

7月16日,孔孟萱老师的荷花灯制作课暖意融融。“老师,我的竹篾老是弯不好!”四年级的白族女孩寸熠榕小脸微红,略显焦急。孔孟萱老师微笑着蹲下,手把手带她感受竹篾的柔韧:“别急,像这样,轻轻用力,顺着它的‘脾气’来…”孩子们屏息凝神,削篾、扎架、糊纸、绘纹。当一盏盏亲手制作的荷花灯在教室亮起,暖黄的光晕映照着孩子们惊喜的脸庞。“看!我的荷花灯会‘发光’了!”寸熠榕兴奋地举着灯,灯面上稚嫩绘就的莲花仿佛也活了过来。老师适时解读“荷(和)谐音和,灯象征明”的寓意,民俗的记忆在指尖的温度中悄然传递。

7月20日,爵治鸿老师的农民画课程色彩明快。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引导孩子们观察田野、农舍、家禽等乡村元素,鼓励他们回到画板前用鲜艳的色彩、质朴的线条描绘心中的乡村生活,让民间艺术的纯真质朴与蓬勃活力在画笔与想象中自然流淌。

7月22日,李娇雪老师的白族扎染课古韵悠悠:孩子们在棉布上细心勾勒图案,用棉线仔细捆扎边角,将布料浸入靛蓝染料,看着蓝白花纹在布面上慢慢晕染、舒展,在一步步实践中感受“以针代笔、以染代墨”的传统染色技艺,当布料展开,蓝白相间的花纹如水墨般晕染开来,“哇!我的像一只蝴蝶!”“我的像一朵云!”教室里惊叹声此起彼伏。孩子们触摸着湿润的布料,感受着古老染色技艺的神奇与匠人的智慧。

这些课程让孩子们在一针一线的专注、一笔一画的投入中,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让非遗之美成为成长中深刻的文化印记。

创意飞扬:自然为材,巧思绽童趣

7月15日和22日,周子良、罗凯老师分别开展树叶贴画、扭扭棒和气球手工课。

7月15日,周子良老师的手工课创意飞扬。彩色扭扭棒在孩子们手中灵活扭转,变成憨态可掬的卡通造型;五彩气球在指尖巧妙折叠,化身蹦蹦跳跳的可爱动物。孩子们其乐融融地想造型、动手做、改细节,当周老师举起一个用气球和扭扭棒组合成的“外星飞船”时,孩子们爆发出一阵大笑和掌声,平凡的材料在童趣与协作中焕发新生。

7月22日,罗凯老师的树叶贴画课充满自然意趣:孩子们在校园里捡拾形状各异的树叶,有的像小船,有的像蝴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修剪、拼贴、组合,将普通的树叶变成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色彩斑斓的花朵,让自然的馈赠化为充满童趣的创意作品,感受“自然即素材,生活即灵感”的创作魅力。

这些课程让孩子们在自由创作中打破思维定式,激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材料选择、造型设计、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让创意的种子在动手实践中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乐声润心:聆听感知,旋律传情意

7月14日,朱晨希老师在新登小学开展音乐鉴赏课。朱老师精选《茉莉花》等经典民乐与童趣盎然的儿童歌曲,通过“听旋律猜歌名”“讲乐曲背后的故事”“跟着节奏学哼唱”等互动环节,引导孩子们感受民乐的悠扬婉转与儿歌的纯真活泼,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流淌中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理解旋律背后的情感与意境。当《茉莉花》的旋律轻柔流淌,孩子们不自觉地跟着节奏拍手、晃动身体。“听!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清脆又响亮?”朱老师播放了一段琵琶独奏。“是…是铃铛?”“不对,像弹棉花的声音!”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在笑声中分辨着笛子的悠扬、二胡的婉转、琵琶的清脆。课堂成了音乐的海洋,孩子们在聆听、猜想与哼唱中,感受着旋律里的喜怒哀乐,让音乐之美如清泉般悄然浸润心田。

这堂课程让孩子们在聆听中培养细腻的听觉感知力,在旋律与节奏中体会情感的表达与传递,让音乐之美成为滋养心灵的温柔力量,拓宽审美视野与艺术感知的边界。

美绘童心传文脉,美润成长育芬芳。这一堂堂生动有趣的美育课,远不止于技艺的传授。孩子们在专注扎染时紧抿的嘴角,在完成农民画后亮晶晶的眼神,在音乐流淌中不自觉摇晃的小脑袋,在树叶贴画前迸发的奇思妙想——这些鲜活的瞬间,正是“美”的种子在“心”田里悄然萌发、蓬勃生长的印记。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十二季云南支教团用艺术的力量,在新登小学的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星光、审美感知的嫩芽与无限创造的生机,让远山的童年,因美而更加丰盈、明亮。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淮阴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7-2019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联系电话:0517-83559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