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7月18日,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十一季云南支教团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探寻银器锻制技艺、甸南刺绣、泥塑瓦猫等“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遗魅力。


银器锻制:雕琢千年时光。在新华银器小镇,支教团同学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寸发标先生咨询云南银器制作的奥秘。寸发标答道,一件银器,从银片到成品大概需要敲打十几万次,并且全程需要全神贯注,稍有不慎,便要重头再来。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体验“小锤敲”技艺,每一次大锤与小锤的敲击,都让人体会到银器制作的不易,每一锤下去都让他们感悟到银器制作的意义。

甸南刺绣:绣在生命里的花纹。支教团来到金墩乡化龙村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杨文焕女士请教刺绣文化。同学们跟随杨奶奶的步伐细细端详着童鞋、虎头帽、手巾、嫁衣等一件件瑰丽的作品,不时地向杨奶奶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在奶奶的讲解下,一件件精美手工艺品背后的故事跃然纸上。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老人对刺绣的热爱与发扬甸南刺绣文化强烈期盼。杨文焕女士表示,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甸南刺绣,传承发扬白族刺绣文化。

泥塑瓦猫:“泥”中有我。在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支教团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郜金福先生学习云南泥塑瓦猫技艺,体验云南瓦猫的制作过程。郜先生娴熟的技艺和精准的手法让同学们赞叹不已。他一边细心塑造瓦猫,一边耐心教导同学,直至他们各自完成作品,然后,将他们制作的瓦猫置于院中晾晒。这次亲手制作体验,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云南瓦猫的独特魅力,更对郜先生日年复一年、不辞辛劳传承瓦猫技艺的精神感到由衷敬佩。
